商标注册的门槛大大降低,但一些企业遇到了新的麻烦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贝梦圆杨兆奎)“商标注册的门槛在不断降低,但恶意抢注却不断发生,这让一些企业很恼火。”今年全国两会上,商标恶意注册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面对企业商标保护遇到的“新麻烦”,代表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商标使用原则。
“恶意抢注时有发生。无论是烈士姓名、名人、社会热词,还是企业提前使用的标识,都存在大量抢注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CPPCC全国委员、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说。
“作为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驰名商标’的电器品牌,‘德力西’从注册之日起就一直在打击‘近似名牌’等侵权行为。”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很多商标申请人故意申请注册近似商标,即使被驳回,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一旦注册成功,他们将获得巨额利润。”
“仅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就处理了48.15万件非使用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商标品牌协会会长范云直言,商标恶意注册等违法行为屡有发生,原因之一在于商标注册申请成本低、门槛低。
“以商标注册的纸质申请为例。2013年以前每件成本1000元,2013年10月调整到800元,2015年10月调整到600元,现在调整到300元。申请商标注册不用提交使用证据。”范云代表说,低成本、低门槛导致以谋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断出现。
“恶意抢注侵犯了在先商标所有人的权益,也损害了公共利益。”范云代表说,一些企业为了防止“抢注”,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防御性注册和商标监控,这无疑增加了商标维护的成本,消耗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对于企业在商标保护领域遇到的“新麻烦”,严琦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在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程序中,增加了提交使用证据或者使用意图的要求,商标的意义在于使用的思想。
范云代表还建议,在商标法中明确商标使用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应当要求申请人在商标注册申请程序、商标注册三年、商标转让和续展等多个环节提供商标使用的证据。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杜绝商标恶意抢注的现象。
“另外,设置负面清单或数据的恶意注册,规范加入和退出清单的规则和程序。对多次被异议或者无效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列入商标注册负面清单或者数据库,禁止重复注册或者转让与未注册或者无效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范云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