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广告竞标的“孔子宴”品牌零价格易手
孔府宴酒厂原本是鱼台县的一个小国企酒厂,多年来产值一直不超过千万元。在1994年底央视举办的首届广告招标会上,尝到广告甜头的孔府宴酒厂斥巨资拿下央视广告“标王”。次年实现销售收入9.18亿元,利税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白酒行业前三。孔府宴开始成为中国的知名品牌。
巨大的广告投入并没有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后,“孔府宴”酒厂各项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资产负债超过2亿元。到去年年底,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大部分员工失业在家。当时中标的决策人、公司原董事长江说,决策失误、结构调整不力、盲目扩张兼并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当时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孔府宴酒厂,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上,并没有利用广告带来的一时利益。而是大量兼并小酒厂,盲目增产,收购的小酒厂参差不齐。
当企业陷入绝境时,酒厂所在地鱼台县人民政府开始寻求企业改制。经过近两年的协商谈判,山东联合大学集团与鱼台县政府今天正式签署协议,收购孔府宴酒厂全部股权。
据悉,未来两年,山东联合大学集团预计投入2亿元,除了恢复企业正常运转外,还将推出新产品。(完)
从营销手段来看,在市场经济初期,广告确实有神奇的作用。就连山东人在孔府宴酒厂投入巨额广告之前都不太了解,经济效益徘徊在几百万元的水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属小厂,在获得首届广告“标王”称号后,居然实现利税数亿元。追求广告的轰动效应一度成为许多企业的时尚行为。
市场是最清醒的。当一些企业把广告等同于市场支配地位,当一些企业把品牌培育的法宝押在广告的轰动效应上时,市场给了这些“广告明星企业”最无情的打击。孔府宴酒厂陷入困境,现在只能零价格转让;另一家曾经是广告“标王”的秦池酒厂也陷入了死胡同。类似的“广告明星企业”还真不少。
“广告明星企业”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广告效益不等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单纯追求广告的轰动效应,几乎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使起到一定作用,也只能是暂时的。要想让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关键是用好钢材,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创新企业的技术、管理、制度,而不是靠广告造成的虚假繁荣。